体育总局官宣:航空模型也是低空经济的一部分!《模型航空器飞行管理办法》全文+解读

时间: 2025-02-25 10:14:59 |   作者: aiyouxi

  *▌没有标星的朋友们有时可能会错过【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欢迎新老朋友

  “航空模型也是低空经济的一部分,低空经济是新兴起的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一定能更好地造福百姓,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育总局航管中心

  1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发布了《模型航空器飞行管理办法》相关解读。据介绍,随着我们国家低空经济的发展热潮,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对航空体育的支持,航空体育项目蒸蒸日上,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航空体育活动逐年增加。()

  2023年5月31日,国务院、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模型航空器的分类、生产、登记、操控人员、航空飞行营地等事项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国务院工业与信息化、公安、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当前我国航空体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于2024年11月18日,颁布了《模型航空器飞行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保障航空模型运动的安全和规范,促进项目健康发展。

  据介绍,办法详细规定了航空模型的概念和范围、管理主体、单位和人员管理、运动器材和场地、赛事活动以及奖励和惩罚等内容。针对新时代出现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办法积极回应,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和新期望,为新时代航空模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办法还明确了模型器材和模型航空器的管理主体,规定航空模型运动所用器材需符合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及相关协会制定的标准。同时,根据体育法等法律和法规,航空模型飞行营地的规划设计和竣工验收需征求本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建设标准应满足航空体育项目的需求。

  办法增加了航空体育赛事活动监管职责的内容,实现与现有法规的衔接。明确了举办航空体育赛事的条件、举办地体育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安全管理责任、报备要求;明确了国(境)外人员在我国境内参加航空模型活动应履行的申报手续及相关管理要求。()

  办法对模型航空器实行分级管理,A、B两级模型航空器重量轻、速度慢、飞行空域小可在校园营地进行飞行;C级以上模型必须在航空飞行营地、适合模型航空器飞行的通航机场和有关部门确定的临时场地划定的空域内飞行。其中遥控模型操纵人员一定取得遥控模型航空器飞行员执照。E 级模型航空器实行登记管理制。登记遵循一机一码,人机对应的原则,由航空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实施。E级模型航空器的生产者应当在模型航空器机体标注唯一产品识别码 。 识别码编码规则须与兼容。E 级模型航空器所有者应主动向航空体育主管部门登记个人隐私信息和模型唯一产品识别码,如发生明显的变化应及时变更登记信息。以上规定和措施对引领广大模型爱好者合法飞行、安全飞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办法的出台将大力促进航空模型项目的发展。同时,新媒体的优势将被充分的利用,以宣传和介绍各个项目,吸引更多人民群众参与航模运动。随着低空经济的热潮,各地航空体育赛事日益增多,对赛事管理和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高水平专业性的赛事,这些专业赛事要专业人员和推广团队的支持。同时,还需要与当地政府的文化旅游部门合作,利用互联网直播打造融合文旅与航空体育的赛事文化。

  解读指出,航空模型也是低空经济的一部分,低空经济是新兴起的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一定能更好地造福百姓,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条为规范模型航空器飞行及有关活动,促进模型航空器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航空安全、公共安全,依据《体育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飞行、生产等与模型航空器有关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模型航空器,也称航空模型,是指有尺寸和重量限制,不能载人,不具有自动的高度保持和位置保持飞行功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包括自由飞、线控、直接目视视距内人工不间断遥控、借助第一视角人工不间断遥控的模型航空器等。

  模型航空器的技术规格:总升力面积不超过500平方分米,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25千克(含燃料、动力电池),活塞发动机气缸工作容积不超过250立方厘米,电动机电源空载电压不超过72 伏,喷气发动机推力不超过250牛顿。

  第四条体育总局会同中央空管办,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民航局共同建立模型航空器飞行管理机制,及时沟通、协调、解决模型航空器飞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统筹、指导全国模型航空器飞行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一)县级及以上体育主管部门会同地方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模型航空器有关管理工作。

  (二)地方模型航空器有关协会应当宣传模型航空器管理法律和法规及有关知识,增强相关的单位和人员依法依规安全开展模型航空器飞行及有关活动的意识。

  第五条县级及以上体育主管部门及其有关管理部门为模型航空器的飞行活动建设航空飞行营地,支持模型航空器的普及教育和相关活动的开展。

  第六条模型航空器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射频技术指标应当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关于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有关技术要求。

  1.最大起飞重量不大于0.25千克,最大飞行线米,最大飞行水平距离不超过100米,最大飞行速度不超过18千米/小时,且不搭载拍摄和测控设备的直接目视视距内的无线电遥控模型航空器;

  2. 最大起飞重量不大于0.25千克,靠橡皮筋等产生的弹性势能起飞的自由飞类模型航空器。

  1.最大起飞重量不大于4千克,操纵半径不大于25米的线操纵类模型航空器;

  2. 最大起飞重量不大于1千克,最大平飞速度不大于40千米/小时的非线操纵类模型航空器。

  1.最大起飞重量大于1千克不大于4千克的自由飞类、非喷气动力固定翼类和旋翼类模型航空器;

  2. 最大起飞重量大于1千克不大于4千克,最大平飞速度不大于70千米/小时的第一视角类无线电遥控模型航空器。

  1.最大起飞重量大于4千克不大于15千克的非喷气动力固定翼类和旋翼类模型航空器;

  2. 最大起飞重量大于4千克不大于15千克,最大平飞速度不大于100千米/小时的第一视角类无线电遥控模型航空器;

  3. 最大起飞重量不大于4千克,最大平飞速度不小于100千米/小时的第一视角类无线电遥控模型航空器。

  第八条E级模型航空器实行登记管理制。登记遵循一机一码、人机对应的原则,由航空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一)E级模型航空器的生产者应当在模型航空器机体标注唯一产品识别码。识别码编码规则须与《民用无人机唯一产品识别码》(GB/T41300—2022) 兼容。

  (二)E级模型航空器所有者应主动向航空体育主管部门登记个人隐私信息和模型唯一产品识别码,如发生明显的变化应及时变更登记信息。

  第九条模型航空器应当在航空飞行营地、适合模型航空器飞行的通航机场和有关部门确定的临时场地划定的空域内飞行。

  第十条模型航空器的飞行场地应当划分功能区,包括飞行区、维修区、观众区等满足安全需要的区域。区域划分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安全隔离线。飞行区严禁不相关的人员和车辆进入。模型航空器维修区、机库必须配置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设备。

  第十一条C级、D级和E级遥控模型航空器的操纵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并取得遥控模型航空器飞行员执照。

  (三)近5年内无因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扰乱公共秩序等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记录。

  第十二条未成年人放飞C级、D级和E级遥控模型航空器,应在具有遥控模型航空器飞行资质的成年人陪同下进行。

  第十三条外国公民在我国境内参加模型航空器赛事时,须由赛事主办方对其飞行能力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可参赛。除赛事之外的飞行活动须取得相应飞行资质,按照本办法有关要求实施飞行。

  第十四条组织模型航空器飞行活动的单位及个人应当遵守有关法律和法规和规章制度,对飞行安全承担主体责任,并应制定安全飞行流程、紧急状况处置预案,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组织模型航空器飞行活动的单位及个人应当与当地空中交通管理机构保持通信畅通,服从空中交通管理。

  第十六条模型航空器应在净空条件良好的空旷场地飞行,不得在人群和建筑物密集区域上空飞行。放飞模型航空器前,放飞者应当加强对旁边的环境和空域判断,确保飞行安全。

  第十七条模型航空器实施飞行前一定要进行安全检查。由模型航空器操纵员对模型航空器的结构强度、动力系统、遥控系统和伺服系统等进行全方位检查,确认模型航空器能保证飞行安全时方可实施飞行。

  (二)线操纵类模型航空器飞行时,操纵员与操作手柄之间必须从始至终保持有可靠牢固的安全绳索连接。

  第十九条模型航空器飞行以及有关活动,本办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第二十一条从事模型航空器飞行活动的单位或个人违反本办法的,根据相关规定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罚。

  (二)自由飞类,是指起飞至着陆的飞行过程中,与操纵员之间没有一点物理连接的模型航空器。

  (三)线操纵类,又称线控类,是指操纵员通过操纵线操控飞行过程的模型航空器。


上一篇:详解eVTOL飞行器无人驾驶等级分类 下一篇:在安康市安全驾校大同分校花11000元考驾照一科都没考失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