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鼎光电核心部件一半或靠外购与外协募投项目与环评报告不一致
时间: 2024-05-17 03:26:05 | 作者: 新闻动态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鼎光电)是一家专注于高品质光学镜头设计、生产和销售,并为下游客户提供专业光学成像解决方案的沪市主板拟上市公司。
从经营业绩的角度来看,2016年到2018年的报告期可比前三年内,力鼎光电的营收分别为2.39亿元、4.22亿元和5.26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48.35%;净利润分别为8735.38万元、1.34亿元和2.02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51.93%,双双显著持续上涨。
拟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性虽然看上去还不错,但是经过研究,我们得知:本次申请IPO的主投项目“光学镜头智能制造项目”,其新增产能和环保投入与该项目环评报告中的说法不一致;公司核心零部件产能或有不足,超过50%的玻璃球面镜片半成品和产成品一定要通过外购和外协才能保障,或对外购及外协存在依赖;此外2017年度,力鼎光电的产销情况与其存货中的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不相匹配。
募投项目“光学镜头智能制造项目”投资总额为4.58亿元,占本次力鼎光电申请IPO募集资金总额5.47亿元之比为83.73%,是当之无愧的主投项目。
可是,招股书中披露的“光学镜头制造项目”,与力鼎光电所在的厦门市海沧区生态环境局所公开的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报告)中的内容不一致,比较可疑。
据招股书披露, “光学镜头智能制造项目”的预计环保投资为554.92万元。
另据环评报告披露,“光学镜头智能制造项目”的环保投资为544.92万元。两相比较,存在10万元的金额差异。
环评报告中与招股书不符的,不仅是环保投资这一项。环评报告上明确了该项目新增光学镜头产能3000万件/年,可是我们翻遍招股书却没找到任何与之相关的信息。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最后一个完整年度,2018年度,力鼎光电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的合计产能为1146.60万件,“光学镜头智能制造项目”每年新增3000万件光学镜头的产能,是公司现在存在产能的2.62倍。
另据招股书披露,光学镜头行业的主要下业为安防视频监控、车载成像系统、新兴消费类电子(含智能家居、视讯会议等)和机器视觉等行业。
据TSR研究报告披露,从2017年到2021年,全球安防视频监控领域镜头出货量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7.2%左右;车载镜头出货量复合增长率约为12.7%。另据Market Research Future提供的数据,从2017年到2023年,全球家用摄像头市场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1%。而Frost & Sullivan 的数据指出,全球视频会议市场在2015至2019年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5.10%。另据Automated Imaging Association发布的统计数据,全球机器视觉系统及部件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约为6.27%。
即使我们选取年化复合增长率最高的15.10%,作为力鼎光学向下游客户出货光学镜头的增长预期水平,那么上述“光学镜头智能制造项目”新增3000万件光学镜头的年产能,也至少需要7年才能消化。如果我们选取年化复合增长率最低的6.27%作为公司出货量的增长预期水平,那么主投项目的新增产能,恐怕需要16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实现充分的利用,因此未来募投项目产能如何消化将是公司的一个大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上半年,公司光学镜头的合计产能为439.13万件,经年化之后,合计产能约为878.26万件,同比下降23.40%。在产能明显缩水的情况下,力鼎光电合计产能利用率为79.15%,比2018年高达91.03%的产能利用率,下降了11.88个百分点。
一方面力鼎光电产能利用率已经明显下滑,另一方面公司又斥巨资募投新增巨额产能,其建设主投项目的合理性存疑。
玻璃球面镜片是力鼎光电生产光学镜头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生产玻璃球面镜片也是光学镜头生产的重要工艺步骤。
据招股书披露,力鼎光学将玻璃毛坯加工成玻璃球面镜片(以下简称:镜片),需要经过“荒折——砂挂——研磨——洗净——镀膜——芯取——胶合——涂墨”等8个工艺步骤。其中,“荒折——砂挂——研磨——洗净”等4个工艺步骤被称为“前工程”,而“镀膜——芯取——胶合”等3个工艺步骤被称为“后工程”。经过前工程加工的产品为镜片的半成品,而经完整加工流程的产品为镜片的产成品。
可比前三年内,力鼎光电的镜片加工后工程产能占镜片总入库量的占比分别是57.67%、47.46%和50.77%,后工程产能严重不足,导致镜片成品需要对外采购。各期外购镜片产成品占该核心零部件总入库量之比分别为42.33%、52.54%和49.23%,始终保持在50%左右。特别是2017年度,公司外购镜片产成品占镜片总入库量之比达到52.54%,已超越50%,其核心零部件的产成品供应已经主要是依靠外购或者外协加工。
而且存在产能问题的,不仅是力鼎光电的后工程产能。公司镜片加工的前工程和后工程之间始终存在很明显的产能不匹配。可比前三年内,前工程产能占后工程产能之比分别为49.65%、44.23%和34.78%,前工程产能持续低于后工程产能,而且产能缺口的差距慢慢的变大。因此,公司不仅在近50%的镜片产成品上需要对外采购或外协加工,在镜片的半成品上,更需要依赖外购或者外协加工。
换句话说,以后工程产能作为镜片半成品外购或者外协加工的上限,那么由于前工程与后工程存在产能的缺口,因此可比前三年内,力鼎光电至少有50.35%、55.77%和65.22%的镜片半成品来自外购和外协加工,占比持续高于50%,并且越来越高。
由此可见,无论是镜片半成品,还是镜片产成品,力鼎光电都需要靠外购或外协加工来提供50%左右,甚至50%以上的供应。如果在外购产品和外协加工品质量控制上出现瑕疵,或者由于种种问题造成外购或外协加工供应不可持续,或将对公司业务的稳健经营造成明显影响。
2017年度,力鼎光电两大类产品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的合计产销率低于100%,可是2017年末,存货项目下的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的合计金额却出现同比显著下滑,有些不合理。
据招股书披露,2017年度,力鼎光电的定焦镜头产量为814.47万件,销量为817.14万件,产销率为100.33%,当期销量比产量高了2.67万件。
另据招股书披露,2017年度,力鼎光电的变焦镜头产量为69.86万件,销量为64.67万件,产销率为92.57%,当期销量比产量低了5.19万件。
上述两类镜头产品在2017年的合计产量、销量和产销率分别为884.33万件、881.81万件和99.71%,合计产销率低于100%。
可是,据招股书披露,2017年末,力鼎光电存货项目下的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余额分别为1399.13万元和166.62万元,同比分别下跌了213.05万元和209.72万元,合计同比下降金额为422.77万元。
这就比较奇怪了,按理说,力鼎光电当期产品的合计产销率不及100%,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当期产量大于销量,未销售的新增产品将入库,导致当期库存商品及发出商品数量同比上涨,通常也就造成当期库存商品及发出商品金额的同比上涨,而不是同比下降。
这是否是因为产销率超过100%的定焦镜头成本明显高于变焦镜头成本,因此导致在库存商品及发出商品数量同比上涨的情况下,相应的金额却同比下滑呢?
据招股书披露,2017年度,力鼎光电的定焦镜头平均单位成本为16.86元/件,比变焦镜头的平均单位成本63.67元/件,低了73.52%。如果上述两类基本的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就是入库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那么经过简单计算可得,当期定焦镜头的库存(包括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下降金额为45.02万元,而变焦镜头的库存上涨金额为330.45万元,两者合计2017年末公司的库存商品及发出商品同比增加额应为285.43万元,而不是招股书披露的同比下降422.77万元。
上一篇:数码影像行情_泡泡网 下一篇:宇瞳光学:始于看见而不止于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