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兴川”系列报道 | 未来之城智造高地拔节生长

时间: 2025-11-07 05:41:49 |   作者: 案例展示

  龙泉山下,绛溪河畔,一座“未来之城”正拔节生长。成都东部新区,作为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在“十四五”时期以“智造高地”为定位,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重点项目集聚、创新要素汇聚、绿色低碳转型。如今,在这片热土上,工厂与城市共生,科技与生态共融,四川工业高水平发展的“新极核”正加速成型。

  2020年4月,成都东部新区正式获批,成为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发展的重大使命。其核心定位是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支撑”的核心承载区。

  自设立以来,成都东部新区坚持“以产定城、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科学布局产业空间。据《成都东部新区总体设计(2020—2035年)》及2024年最新控规调整方案,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工业及产业用地占比超过40%,远高于传统城市新区水平,为先进制造业集聚提供坚实空间保障。

  近年来,东部新区划分五大功能区,主攻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装备的简州智能装备制造新城;重点发展航空维修制造、航空物流的空港新城;聚焦生物医药、医疗服务的未来医学城;致力于科学技术创新赋能产业的未来科技城;以及发力文化、旅游、体育的天府奥体公园,旨在打造以临空经济为特色、先进制造业为根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成都东部新区已建成智能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3个,在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9个、工业网络站点平台1个。这一些企业的入选,正是成都东部新区近年来赋能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生动缩影。

  其中,蜂巢能源电极及装配车间融合了装配加热复合工艺与数字化管理,通过自动化组装线与AI智能检测系统,实现了电芯制造的高精度与高效率。

  无独有偶,帝欧家居卫浴家居柔性定制智能工厂则引进德国豪迈、瑞士ABB机器人等50余台高端设备,构建了从设计端(WCC系统精准拆单)到生产端(MES系统指令直达设备)的全链路数字闭环。

  作为成都市电子信息生态圈细分赛道的引领性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的鼎纳西南总部暨视觉生态港,将在成都东部新区打造机器视觉产业集群。

  苏州鼎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应化说:“从2024年10月份开始跟成都东部新区洽谈,12月份就把所有的投资细节全部敲定,成都东部新区形成了一套高效、贴心的服务体系,助力项目快速落地。”

  “十四五”以来,成都东部新区先后实施重点项目1035个,产业化项目到位内资年均增长25%,GDP年复合增长率达33.8%,一大批支撑性项目建成投产或加快落地建设,新区新城加快成型成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兴未艾。

  经济数据的跃升,也印证了“工业引擎”的成长轨迹。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2.6亿元,为成立之初的2.5倍,增速11%位列全省第一。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11.3%的快速地增长,展现强劲韧性。

  四川省发改委在《2024年全省产业园区发展评估报告》中评价:“成都东部新区已成为全省工业投资提高最快、项目质量最高、要素集聚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新时代产业园区改革发展的标杆样板。”

  从初期定位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三大主导产业,到2024年升级为“345+9”产业体系,显而易见新区制造到新区创造的蜕变。

  近年来,成都东部新区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加快构建多层次对外通道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吸引与运筹能力。四川省首个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快件中心相继投运,不断推动成都航空口岸功能持续提升。

  截至目前,在国际空港经济区(东部新区片区)已落地实施项目60个,总投资580亿元。其中,川航运营的国内首个空客A321客改货项目已完成2架飞机拆解,临空工业总部基地、普洛斯智慧物联港和激光智能装备制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海目星西部总部及激光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一期)已投运,四川顺丰物流园项目一期工程、丰树空港新城电商物流综合平台项目即将建成。民航科学技术创新示范区正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民航先进的技术创新平台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心,打造中国民航业发展的“智谷”。

  在简州新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成都东部新区首个百亿级龙头项目蜂巢能源(成都)动力电池制造及西南研发基地L500350Ah/325Ah飞叠热复合短刀储能电芯加快生产,全球首创的飞叠热复合技术,循环寿命超过12000次+,受到大型工商业储能市场的青睐。

  而在成都未来医学城,随着斯马特POCT仪器及试剂制造基地首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下线,标志着该基地全方面进入量产阶段,将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加速构建IVD(体外诊断)全产业链生态。

  “我们不是简单复制产业园区,而是构建‘未来工厂+智慧园区+创新社区’三位一体的产业生态体系。”成都东部新区管委会主任表示,“要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在新区深层次地融合,真正的完成从‘建园区’到‘育生态’的转变。”

  目前,成都东部新区正聚焦临空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三大先进制造业,以及生物技术等四大现代服务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发力。

  在成都东部新区,工业的脉动与自然的呼吸正和谐共鸣。这里没有传统工业园区的“灰墙铁网”,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绵延的生态廊道、智慧互联的低碳工厂、人城境业融合的未来场景。

  据了解,成都东部新区坚持“先底图、后建设”,将生态本底作为城市发展的前置条件。《成都东部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21—2035年)》明确,新区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70%,并构建“一山一河、三楔多廊”的生态骨架。其中,绛溪河生态廊道作为核心绿轴,贯穿新区全境,串联多个城市公园与湿地,形成“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空间格局。

  2023年,新区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0平方公里,新建城市绿地超500公顷。园区绿化率整体超过35%,重点产业功能区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大美胜景。

  在绿色制造方面,成都东部新区坚持“源头控碳、过程减碳、末端治碳”的路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一体化建设也全面推进。

  据了解,成都东部新区于2024年初被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联合认定为“四川省绿色低碳示范园区”。

  从阡陌农田到塔吊林立,从规划蓝图到项目落地,成都东部新区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径。当绿色成为底色,智慧成为引擎,这座“未来之城”正以生态与智造共生的崭新姿态,为四川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区样本”。(房金)


上一篇:新一轮惠企政策发布 成都东部新区招商引智促“立园满园” 下一篇:年内两次跨界并购都折戟 慈星股份频频资本运作难掩主业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