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时间: 2024-06-10 00:20:25 | 作者: 案例展示
消费电子、半导体、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刺激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升级的同时,也给行业带来新的需求增量。
根据MarketsandMarkets统计,2016年至2020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以14.62%的复合增长率增长,截至2020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达到107亿美元。
而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的统计,2018-2020年,国内机器视觉行业的销售额从101.80亿元增长至144.2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9.02%。
得益于宏观经济回暖、新基建投资增加、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制造业自动化推进等因素,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预计2021年至2023年,国内机器视觉行业的销售额将以27.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总的来看,国内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行业或将迎来发展机遇。
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自2011年开始下降,城镇制造业人数也自2015年步入负增长,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平均薪资从2015年的5.53万元攀升至2021年的9.45万元,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压力凸显。
在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力成本加重的情况下,政府越来越注重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发展,为高端装备、人工智能、自动化生产等领域发布各项政策规划支持行业发展,充分支持智能制造业的产品研制和市场扩展。
据东莞证券研报,从2013年起,政府陆续发布有关政策与规划为机器视觉行业提供支持。其中,2016年发布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十大重点任务,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并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而作为配套设备的机器视觉产品需求也逐渐增加。
2019年发布的《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平台企业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智能检测功能,不断的提高制造全流程的智能化水平。机器视觉技术为智能检测提供便利,提高效率及降低人力成本,随着行业的发展,机器视觉在各行业的渗透率逐渐提升。
此外,随着机器视觉技术和产品不断扩张下游应用领域,客户对机器视觉的标准提出更加高的要求。中国也在持续制定机器视觉行业有关标准,机器视觉产业联盟于2020年发布了《工业镜头术语》及《工业数字相机术语》两项团体标准,逐步推动国内机器视觉标准的制定。同时,《智能制造机器视觉在线检测通用要求》国家标准正在征求意见,《智能制造机器视觉在线检测测试方法》国家标准在起草当中。
据西南证券研报,目前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机器视觉品牌超过200家,包括CCS、DALSA、Basler、堡盟、灰点等为代表的核心部件制造商,以及康耐视、基恩士、欧姆龙、松下、邦纳、NI等巨头。
从数据上看,2021年,基恩士、康耐视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3.30%、9.10%,两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7.60%、5.20%。而对于国内新兴自主研发的企业来说,在整体实力上还没出现能与康耐视、基恩士等对标的企业,但在视觉系统产业链上游已开始突破。例如,过去视觉系统企业采购2D相机其实是用Dalsa、Basler等进口品牌,但近两年国内企业海康、大华等已开始大量进入视觉系统企业供应链体系。
随着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机器视觉下游领域不断拓展,逐渐渗透到3C电子、汽车、半导体、电池、包装、食品、医药等多个行业。具体而言,中国机器视觉应用数量前三的行业依次是消费电子、半导体、汽车,占比分别为52.90%、10.30%、8.80%。
据开源证券研报,3C电子自动化需求高的行业属性和精密度要求高的产品属性决定了3C电子在机器视觉的下游领域中占比较高,3C电子是机器视觉的主要应用行业,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3C电子产线对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的要求日益提升,机器视觉在3C电子的渗透率持续提升;二是消费的人对高端手机的需求逐步提升,IDC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8-2021年,全球600美元以上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占比由19.26%提升至22%,同时,国内安卓系厂商也重点布局高端机型,智能手机的高端化刺激机器视觉需求攀升。
而光伏、半导体在内的新能源行业占比虽低,但非常有可能成为机器视觉下业的中坚力量。依据工业与信息化部数据,2021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达53GW,同比增长近10%,光伏行业的向好推动机器视觉在光伏行业中的应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达186GWh,同比增长132.50%,在智能化、轻量化的发展的新趋势下,叠加本土产品性能提升带来的国产化提升,国内汽车行业对机器视觉的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从中国机器视觉系统成本结构来看,相机、镜头、光源、软件分别占比27.11%、9.04%、10.84%、19.88%。目前,中国的高端机器视觉核心组件设备大多来自国外企业,如高端镜头、高端CCD和CMOS、智能相机、高速图像处理软件等,高端核心技术还是被国外巨头把控,故国内企业其实是集中在生产光源、板卡、图像软件、相机和机器视觉集成系统方面。
据财通证券研报,2021年,全球机器视觉竞争格局中,国内企业奥普特市场占有率为1.20%,天准科技市场占有率为1.70%。
从市场占有率数据分析来看,两家国内企业数值远低于基恩士、康耐视,但两公司业绩增长强劲。
除了市场需求旺盛,天准科技业绩增长的原因还在于其产品的持续升级以及对外的合作与并购,LDI设备的光源是由紫外激光器发出,大多数都用在PCB制造工艺中的曝光工艺。相较于传统曝光设备,LDI设备在曝光精度、良品率、生产效率、环保性、自动化水平等诸多方面具有优势,符合PCB产业高端化升级要求,成为了PCB制造中曝光工艺的主流技术方案。
而LDI激光直接成像设备是天准在PCB领域的首款产品,截至2021年底,天准LDI激光直接成像设备销量突破百台。
另外,2020年,天准科技收购德国半导体检测设备公司MueTec,MueTec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晶圆及掩膜光学检测设备研发生产的企业,客户包括英飞凌、海力士、台积电、中芯国际等。
MueTec创始团队来自徕卡半导体检测事业部,其团队在光学检验测试领域的技术沉淀可以与视觉检测技术出身的天准科技在技术方面充分形成互补。
除了业绩上的增长,产品升级以及对外并购还使得天准科技对传统业务消费电子视觉装备的依赖降低。2021年,天准科技的消费电子、光伏半导体、汽车、PCB行业和收入分别是6.35亿元、2.94亿元、2.20亿元、668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5.56%、471.11%、422.67%、1098.82%,收入结构得到非常明显改善。
对于奥普特来说,其业绩同样保持着不错的增速。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奥普特的营业收入分别是5.25亿元、6.42亿元、8.75亿元、6.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28%、22.46%、36.21%、53.29%;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06亿元、2.44亿元、3.03亿元、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90%、18.27%、24.04%、36.46%。
与天准科技相同的是,奥普特的各种类型的产品收入也逐渐均衡化,对3C行业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2021年,奥普特的3C行业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4.39%;新能源行业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241.69%,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9.50%,同比提升了17.70个百分点。从公开信息来看,奥普特产生上述变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动力电池、蓄电池需求的爆发导致下游对公司产品需求的提升。
另外,根据OFweek统计,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规划在2025年动锂电池产能分别达到670GWh和600GWh;依据公司2021年年报,奥普特的锂电行业解决方案已经获得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等优质企业认可。
由此看来,国内3C行业虽略显颓势,但光伏、半导体、智能汽车行业的迅速增加依然会带动机器视觉行业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应用案例 助力机器视觉检测研祥智能M80“关键先生”出场! 下一篇: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分析预测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