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眼镜暴利谣言人人有责

时间: 2024-05-13 21:57:51 |   作者: 爱游戏

  眼镜行业有着庞大的消费市场。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关于2016-2022年中国眼镜市场的研究报告中称,预计全球需矫正视力的人群为45亿,至2020年预计会增长为50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眼镜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分析,预计2020年中国眼镜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50亿元。

  在知乎搜索“眼镜”,“配眼镜吃过哪些亏”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价格虚高,行业暴利成为共识。2019年1月11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眼健康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是近视眼患病大国,近视人群比例达 47%,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已超过 4 亿。眼镜暴利,是大部分心知肚明的事情,但是,卖眼镜,到底能有多赚钱?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眼镜会被误解成这么“暴利”?

  根据博士眼镜2019年财报显示,在其6.5亿的销售额中,作为主力产品的镜框和镜片合计销售额为4.3亿,其中镜框销售1.8亿,毛利率74%,而镜片销售2.5亿,毛利率更是高达84%。

  但高毛利并不代表「暴利」,不代表你开一家眼镜店,就能走上人生巅峰。比如像博士眼镜高毛利的背后,净利率只不过9.6%。

  大家都知道,上班是给老板打工,开店是给房东打工,因此,从餐饮到服装再到球鞋,基本所有通过门店销售的产品,都必须要保证 50% 左右的毛利率才能经营下去。比起餐饮业和服装业,眼镜行业还有一个天然劣势,就是消费频率低。除此之外,眼镜店还负担着线下服务职能。由于商品的特殊性,门店至少需要配一到两位验光师,免费验光。客户挑选镜架、镜片,也需要店员一对一进行服务。

  一家眼镜店,即使在二三线城市,房租人工水电费等成本就要2000元。也就是说,门店每副眼镜要加价 500,才能保持盈亏平衡,这还没将设备库存装修等前期成本计算在内。

  眼镜零售行业的另一个痛点在于市场集中度低,店面多、小品牌多。在中国,没有一个眼镜零售巨头市占率能达到 5% 以上,这与其他几个国家的垄断大相径庭。这么多门店为了争夺客户而打价格战,也就导致优质大厂无法通过规模效应减少相关成本。另一方面,市场鱼龙混杂也导致市场整体品质和服务都处在低端。

  实际上配眼镜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比如应该要依据你的脸型来选择镜架,你的度数决定了你选择哪种折射率合适,是需要国产镜片还是进口镜片,这些镜片又需要搭配什么样的镜架。即使配好了,还要根据你的瞳距、眉高来做调整。

  面对这样一些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市场规范度,国家其实正在通过方针政策推动眼镜零售行业大鱼吃小鱼。大型眼镜企业的市占率迅速拉升,同时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可以说,当前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眼镜暴利问题正在解决。

  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就会发现一个更大的暴利源头,那就是国外厂商通过眼镜产业链垄断来牟取暴利。从上游产业链来讲,日本韩国基本垄断了镜片原材料市场。镜片材质主要是树脂,而当前高折射率镜片材料领域,日本三井化学占据了主导地位。它在中国曾经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韩国大田的KOC Solution。KOC Solution成立于1999年,虽然年轻,但是发展极快,2008年便制造出折射率1.67的聚氨酯单体,在中国中低端眼镜市场有极强的竞争力。

  日韩的原材料垄断,对财大气粗的欧美大厂影响甚微,而规模不大的中国眼镜厂商却处于弱势地位,从价格到供应顺序到供应速度都没有主动权。除了上游的材料垄断外,零售端还有国外巨头对高端产品的垄断。

  而当前国产镜片的技术水平,只处于让1.74镜片合格出厂的初级阶段,光学性能和膜层设计水平都较低,自然也难以实现防油污、染色、变色等功能,与国外大厂产品力差距较大。因此,中国眼镜生产虽多,但是普遍为低端产品。而整个镜片行业高端市场,定价权则几乎完全掌握在国外大厂手中。

  虽然人们对眼镜行业 “暴利”的刻板印象似乎是不可磨灭,但眼前的暴利能够最终靠经营模式的改革来消除,而更高层次的垄断暴利,则一定要通过国内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解决。毕竟华为芯片的案例已经证明了,靠国外企业,我们是实现不了眼镜自由的。


上一篇:眼镜O2O科普:配眼镜选择镜片大有讲究行业秘密 下一篇:【48812】便民提示:镜片划痕多 不换影响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