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丹阳 一副眼镜成大业

时间: 2024-07-22 08:34:25 |   作者: 爱游戏

  我国有很多神奇的小城。全球70%的一次性打火机来自湖南邵东,全国75%的镜片来自江苏丹阳,全国50%的童车来自河北平乡,全球60%的领带来自浙江嵊州……这些小城里,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从事同一个产业,产业虽小,但从就业带动能力和产业布局来看,都是当之无愧的“宝藏产业”,也是我国产业体系中的宝贵财富。本报即日起推出“宝藏小城探访记”,走进小城里一窥那些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产业。

  在江苏镇江丹阳,提及眼镜产业,很多当地人如数家珍:本地拥有1600多家眼镜相关企业、5万多名从业者,镜片年产量为4亿多副,占全国镜片生产总量的75%、全球总量的50%,被誉为“中国眼镜之都”。

  眼镜这一特色产业是如何在丹阳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面向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哪一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进丹阳一探究竟。

  从高铁丹阳站向南望去,一路之隔的中国丹阳眼镜城、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两块硕大的招牌非常醒目。眼镜城外,车水马龙,眼镜城内人头攒动,带着天南海北口音的采购商、消费的人在这里挑选商品。

  “这种热闹的场景已经持续几十年了。”今年77岁的胡小锁是丹阳眼镜市场创始人之一。他和记者说,上世纪60年代,一群来自上海、苏州的眼镜师傅插队到丹阳,在他们的技术指导下,丹阳开始与眼镜结缘。

  “那时候,眼镜生产以零散小作坊为主,设备简陋、生产全靠双手,质量全凭工人师傅的经验和感觉,因此又被称为‘窝棚眼镜厂’。”胡小锁说,在市场货物短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窝棚里的小作坊迅速点燃了丹阳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星星之火,以眼镜镜片为基本的产品的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在丹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成立于1973年的万新光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就是乡镇企业丹阳司徒镜片厂。公司副总裁欧阳晓勇说,丹阳地处沪苏浙中间位置,依托发达的铁路、运河水运、公路运输条件,万新眼镜很快卖到了全国各地。

  丹阳白领贵族眼镜店店主彭湘华是当地较早从事眼镜销售的商家之一,她的第一桶金就是在丹阳火车站前摆摊赚到的。“偶然一次乘火车经历,发现了摆摊卖眼镜的商机,接着就去队办眼镜厂领了100副眼镜架,半天时间挣了20多元,相当于当时月工资的几倍。”彭湘华说,海量的眼镜需求,让她决定成立自己的工厂,开始眼镜定制化生产。

  为扶持眼镜行业发展,1986年,丹阳选定了火车站附近的车站、双庙两个村,建起全国最早的专门用于眼镜交易的“华阳眼镜市场”和“云阳眼镜市场”。

  “如今,丹阳形成了集设计、研发、生产于一体,镜片、镜架、镜盒乃至鼻托等零部件一应俱全的产业链。”胡小锁说,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配套服务,丹阳眼镜城以其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的姿态,在中国乃至世界眼镜市场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全世界,每两人戴的眼镜中,就有一副来自丹阳。”丹阳市经济发展局党组成员吴东卫和记者说,经过几十年发展、整合,丹阳眼镜产业已形成了材料、配件齐全,生产、销售、物流完备,以及分工细化、配套有一定规模、上下游衔接顺畅的一条完整产业链。

  产业支撑着市场,市场又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丹阳变成全球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眼镜产品集散地,同时还带动了当地“配镜游”等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走进万新光学的镜片生产车间,3条自动化生产线套粗磨设备依次排列,一片片树脂镜片毛坯在传送带上缓缓移动,整齐划一。伴随着飞溅的水花和“嗞嗞嗞”的机器运转声,经过上料、研磨、抛光等一系列流程,5分钟后,一片树脂镜片毛坯便化身为一片定制的镜片。

  “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万新光学在行业内率先研发出CR-39树脂镜片,并逐步取代玻璃镜片,推动企业销量大增。”欧阳晓勇说,树脂镜片的研发成功,对当地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树脂镜片兴起之初,原料技术主要掌握在韩国、日本等国外企业手中。为攻克原材料技术难关,掌握高折射率树脂镜片制造技术,丹阳本地的眼镜公司开始攻坚。明月镜片副总裁王雪平和记者说,为实现原材料生产国产化,与南京工业大学以及化工企业等联合攻关,在2007年取得技术突破,自主研发出1.71系列、PMC超亮、KR超韧、KR树脂等镜片材料,打破了外资垄断,实现材料量产,同时把近30万元一吨的原材料价格降到了不到5万元一吨。

  万新光学和是丹阳眼镜产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技术攻关让丹阳的眼镜企业有了和国外企业一较高下的底气。不过,酒香也怕巷子深,怎么把产品销售出去,也是丹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走进丹阳眼镜电商产业园,这个占地3600平方米的大楼里,专门开设了直播间、办公区、公共培训教室等,为企业组织电子商务提供服务。

  “这是我们今年专对于老年人推出的一款老花镜,更清晰、更轻薄、更耐用,佩戴起来非常舒适,有需要的可以直接下单。”在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的直播间里,工作人员正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眼镜产品。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电商部总监蓝华峰和记者说,汇鼎光学成立于2017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短短几年时间就实现销售额成倍增长。

  丹阳眼镜电商产业园负责人张琰和记者说,目前,园内共入驻16家企业,包含外贸经营销售企业、综合服务企业、电商培训企业等。2023年,产业园入驻企业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额达1.55亿元,全年直播超过3600场次。

  近年来,丹阳眼镜企业还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发展模式。江苏淘镜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注海外市场的企业。“依托平台,淘镜实现了个性化眼镜的全球化自主销售。2023年全年,销售额超6.5亿元。”江苏淘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宏梅说,通过为海外用户更好的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他们的企业成功在北美市场站稳脚跟。

  “为帮企业更好开展业务,我们与超过20家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了合作。”张琰和记者说,2023年,丹阳眼镜电商产业园为入驻企业组织包括知识产权保护、跨境电子商务运营在内的30多场业务培训,为企业“出海”发展提供指导。

  一片薄薄的镜片是怎样产出的?记者在明月镜片生产车间看到,从眼镜基片原材料选择到原料填充、固化,再到镜片加硬、镀膜强化,前后要10多道流程。

  “高端产品的核心设计技术和原材料大部分被国外企业控制,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压缩了国内镜片生产企业的利润。没有核心技术,关键材料掌控在他人手中,整个眼镜产业就会受制于人。”王雪平表示,在其他参数相同的前提下,镜片折射率越高,镜片就会越薄、越清晰,而对于树脂材料选择和技术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目前,国内高端基片原材料、镀膜原材料以及高端装备和光学技术还主要依赖进口,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想向上突破,第一步是要跨越的是原材料和装备技术关卡。

  除此之外,成本压力也是当前眼镜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每位用户眼睛情况各异,因此,每副镜片的规格也不能完全相同。树脂镜片生产规格要求投入大量人工操作,以确定保证产品质量稳定运行。”欧阳晓勇表示,眼镜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制作工序复杂,要做到无人化的“关灯工厂”,还有非常长一段路要走。近年来,企业利润不断降低,用工成本逐步的提升,推进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方式改造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建立自主品牌,是当前丹阳眼镜产业高水平发展需要跨越的另一个重要关卡。据丹阳市经济发展局有关数据,除少数有名的公司规模较大、产值较高,丹阳大部分眼镜企业主要是做贴牌生产代工服务,市场认知度偏低。业内专家这样认为,丹阳眼镜产业要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科学技术研发投入,加快突破镜片、零部件原材料生产技术工艺等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推进行业技术升级。

  推动眼镜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已成为丹阳眼镜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丹阳市委书记王成明表示,丹阳将积极引导和发挥眼镜产业优势,及时切入虚拟现实产业新赛道,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的提高丹阳眼镜的核心竞争力。(经济日报记者蒋波)


上一篇:重庆奉节新增一台资中高端镜片生产企业入驻 提供就业岗位800个 下一篇: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